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位于颈前部甲状软骨的下方,气管两侧,由左右两个侧叶和峡部构成。因为它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贮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机体代谢,有时候会发展成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组织上出现一些跟正常组织不一样的局部突起病灶。包括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局限性炎性结节、癌,甲状腺术后残留组织增生引起的结节样改变等。
有些结节虽能触及,但在超声检查中未能证实的“结节”,不能诊断为甲状腺结节。有些结节虽不能触及,但在超声检查中证实的“结节”,诊断为甲状腺结节。
结节不是以我们的手能否触及到、能否看得到来判断的,而是通过超声的检查能看到结节,即使摸不到也是可能有结节的。
首先是人们对体检意识的增强,再是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超声高频探头的广泛应用及诊断技术的全面提高。现在甲状腺微小癌,小于1cm的微小癌是大量发现的,甚至2mm左右的恶性结节也能被发现。
另外核辐射的影响,或者是放射线检查的过量暴露,目前恶劣的环境、转基因食品、大环境的污染、情绪的长期不稳定、受到不良刺激、不合理的高碘饮食等 ,都可以导致甲状腺结节的出现。
在临床上,除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外,之前有甲状腺结节的话一般做一个核素的扫描,如果是冷结节的话,恶变的可能性大一些。但是现在核素检查已经被边缘化了,CT、核磁、PET-CT都不是检查甲状腺疾病的常规手段了。
确实。在传统观念上有认为血流丰富是恶性的,因为大的恶性肿瘤往往会有丰富的血流信号。
但是近几年发现,血流信号丰富与否和良恶性并不相关。因为根据结节大量穿刺活检以及术后病理统计,小的恶性肿瘤倒是乏血流的,就是少许血流信号的,甚至没有看到血流信号。
以前有人认为多发结节是良性的,其实不然。多发结节更需要依靠医生的综合能力一个个去甄别,里面是否有1个或2个恶性结节,或者确实都属于良性结节。
多发结节的恶变率只是比单发结节的小而已,所以,凭借结节单发或多发这一特点判别结节良恶性并不可靠。
临床患者普遍都有这样的疑问,分类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是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依靠甲状腺结节的一些超声特征,对其进行恶性风险度的分类。
IV类:可疑恶性结节,根据恶性的概率不同分IVa、IVb、IVc。是我们超声根据图像的特点,比如边界,形态,纵横比,低回声,微小钙化,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等多模态分析而出具的,那么IVa恶性概率大约5-10%左右,IVb恶性概率大约10-50%,那么以此类推IVc恶性概率大约50-95%,恶性比例有了明显的提高。国际指南建议IV类以上需要结合临床,建议穿刺活检。
VI类:已经被穿刺明确是恶性结节。这类结节是通过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的病理明确诊断是恶性结节。它的恶性概率是100%。
这就好比切柠檬。当切在不同的面时,柠檬就会不一样大,让不同的人来切也会切出不一样。同样的道理,不同的人,用不同的仪器来测量结节时,选择的切面也会存在差异。
所以,不同医院测得结节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很常见的现象,无需为了1-2mm的细微差别过于担心。有些局限性炎症报结节的时候,复查结节可能会变小或消失。
对的。大部分甲状腺癌患者都能获得长期生存,但是长期的生存不等于没有复发和转移,所以不能忽视定期复查。
由于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需要定期进行甲状腺彩超检查和抽血化验来评估残存甲状腺功能。
一般来讲,III类以下患者半年~1年复查一次即可,而IV类以上患者3~6个月复查一次。
甲状腺癌对人的致死率不高,对于III类的结节恶变率只有2-5%,如果实在担心可以做个活检。
而国际指南建议,IV类以上患者做FNA细针穿刺。穿刺针头直径仅0.3毫米,和打疫苗的针头基本一样,而且超声引导下精准性极高,无并发症,非常安全。病理穿刺是金标准,如穿刺出来是恶性的,建议找外科医生。
对于甲亢、桥本甲状腺炎这些患者也要分情况,判断是忌碘饮食或者是低碘饮食。甲状腺癌术后的或者做碘131治疗之前是忌碘饮食的,建议少吃这种海带、紫菜、海鱼等海产品。此外,还有以下这些注意事项:
4、避免雌激素滥用,警惕含雌激素类化妆品、保健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5、多补充优质蛋白。甲状腺结节患者还应多吃新鲜蔬果、粗粮以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