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发布时间:2024-09-03 14:54:50

  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省市区和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湖南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1)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2)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3)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领域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

  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具体设置如下:

  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1)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2)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每周5天。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3)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

  (4)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领域,共23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共计15学分;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有相关证明,获得2学分。

  (5)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二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

  时代性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

  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中课程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选择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要全面把握普通高中的课程内容,做好学分分配和课程安排。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其中外语以英语为例)编制的课程内容一览表、学年学分分配指导表、课程安排指导表作为我省各普通高中学分分配和课程安排的重要依据。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学校课程表》并组织实施。

  系列1,提高系列(英语6-8,提高系列,达八级目标)(英语9-11,可创造条件开,达九级目标)

  艺术与生活系列(生活中的音乐、身边的设计、身体表达的艺术、戏剧创编入门)

  艺术与情感系列(音乐的情感表现、视觉语言表达、舞蹈即兴表演、戏剧表演基础)

  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

  每个学生学习的项目和内容可以不同,但都应必修六个运动技能系列10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1学分。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选修一: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选修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在所有模块中任选3个,获3个必修学分,此外还可修习若干选修学分。高一第一学期由学校代选。

  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系列的16个模块中修习6个必修学分。高一第一学期由学校代选

  说明:第二学年开始的选修二课程,既可是学科科目内容的延伸,也可是校本课程。

  1、各普通高中要按照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为新课程实施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及其他教学条件,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内容。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学生可跨班级选修;高三下学期,学校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

  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努力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

  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应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

  学校要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形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进修网络。

  为保障高中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补充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注重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与渗透。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要结合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课程既可以由学校独立开发或联校开发,也可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

  5、不断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使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能创造性地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学生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组织的考试考核应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考核方式和组织命题。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实施、教学质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等进行监控;要使广大校长、教师了解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方向和要求,掌握评价的基本方法,克服在部分地区、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陈旧评价和考试观念以及对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疑虑;要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转变传统的考试评价观念,使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扫描免费领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