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大学课程思政建设”书记校长高端论坛特约专栏,刊发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和校长、党委副书记李岩松的专题文章,现予以转发。
外语课程思政赋予外语教育以宏伟的政治内涵,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具备参与全球不同领域治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在民族国家史逐渐演进为世界史、科技资源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的进程中,语言能力对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外语能力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汲取隐含于不同语言中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国家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充分发挥新时代国际化高级外语人才的全球话语能力,恰当表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是实现人类永久和平,共商、共建、共享人类未来的必要条件。基于此目标,外语教育的理论研究需要系统认识和重新确定外语教育在新时期的任务和定位,需要改变对传统外语教育观念的认识,需要革新外语教育的既有学科范式; 外语教育的实践探索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外语教育的组织管理形式。
外语教育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三个定位: 第一是要符合教育的国家战略,回答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第二是符合教育本身的普遍规律,回答好“怎么培养人”的问题; 第三是外语教育有自己的特点或规律,要确立外语教育的育人目标和方法。这三个定位或规律的首要基础,是学习者必须熟悉党和国家的政策,必须具备政治的素养、政治的定力,具备政治判断和价值判断能力。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具备社会道德素养,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了解中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以及基于语言能力和学科能力的联通国际的话语能力。这是外语教育的时代性,是因当前时代需求对外语教育的反拨而促成的整体变革,是习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的深刻要求。
当前,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改革开放 40余年来,中国的综合影响力、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等都有了迅速的、极大的提升。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关键的发展时期,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增长和全球塑造力的增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公正、更合理地发展的责任也变得现实而迫切。
习2016年9月27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强化自身能力建设,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陈向阳,2017) 。关于参与全球治理,他提出了“规则制定、议程设置、舆论宣传和统筹协调”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对参与全球治理的人才,他提出了六个必备的专业素养,即“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和精通国际谈判”。新时代外语教育要在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维度中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培养扎根中华大地、具备全球不同领域就业能力、治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人才。外语学科的学科规划、专业和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这“四个能力、六个素养”来考虑。
习关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系统论述确立了外语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改革方向。以往的外语学习更多地重视现象层面的学习,即主要围绕语言现象或形式来学习语言。而新时代外语学习需要进入本质层面上的学习,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外语学习,是对外语现象所体现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在重视语言的交际工具和知识工具意义的同时,还要重视语言的价值内涵,学习的目标是让学习者能够批判性理解、掌握和吸收语言文化现象背后的思想和价值内涵。由此,外语学习的意义就超越了以往现象层面的学习的要求。
从现象的学习朝着本质学习的过程转变,是外语教育的一个时代特点。从形式与现象到内容与本质,从教授语言知识到教授语言文化思想内容,再到培养掌握这些语言所表达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文化内容的国际化人才,外语教育需要融合教育的普遍规律和外语学科的特殊规律,才能完成培养人才的目标。
比如,在培养全球治理人才方面,外语教育尤其需要密切结合国家需求,素养与能力并重,加大时政、中国和全球历史与地理、全球治理、跨文化交际等知识学习与素养积累方面的课程; 要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等环节多维度设置内容与场景,系统地培养学习者的议程设置和遵守与制订规则的能力;要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语言自信力,以及善于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增强对全球舆论的把控能力。所以场景化学习训练的意义更加凸显出来: 多样化的学习组织形式,诸如合作学习、项目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多类型模拟交际场所,诸如各种辩论课、演讲课、模拟联合国、模拟国际法庭、模拟谈判、模拟新闻发布会等,都应该尽可能应用到外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当中(姜锋,2020: 21) 。
外语教育是一项基于语言文化知识现象的综合性、系统性、人文性教育生态工程。从语言符号和语法规则的学习到语言所承载的知识体系和思想内涵的学习,再到系统掌握这些思想内容和接受其文化熏陶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育人过程,外语教育必须加强这一教育生态的质量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到构建立德树人目标和完成课程思政任务下的外语教育大生态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组织管理上,建构一个新型的外语人才培育生态链。外语教育大生态关系到国家教育指导方针和学科专业划分、大学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院系师资建设和招生培养计划和任务,关系到学生就业取舍、家长选择干预、社会用人需求、毕业生成长及其服务国家建设的贡献度等,最后又回归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修改,这是一个社会化人才培养大循环,也是一个容易发生“内卷”的自组织性教育生态系统。
当下的外语教育已经螺旋式上升到一个必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时期,任务和目标已经明确。对外国语大学来讲,要完成这个重要使命,需要尽快探索完善一种科学的培养方案或体系,设计顶层方案,理顺管理机制,完善工作格局,构建起外语课程思政教育的统筹、领导、协调和评估体系,使专业教学与思政工作有机结合,使立德树人与办学治校同步推进。
根据对“外语教育和立德树人”新范式、新理念的理解,近年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努力立足“两个百年目标”和“两个大变局”来谋划新型外语人才教育培养的路径探索,全力推进教育部关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的综合改革工作。通过构建“具有外语院校特色的思政工作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融合贯通专业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实现课程思政在学校所有学科全覆盖,初步探索形成具有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色的多语种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维度形成合力:
(1) 构建“多语种”课程育人体系,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提升国际理解力。建 构“三课”协同一体(课程思政专业课、《世界中国》课 程、双语特色思政课)、“六同”合力推进的多语种课程思政体系(同心同德同频同向同进同行)。
(2) 构建“多语种”对外文化传播为主旨的网络育人体系,培养学生文化传播能力和文化自觉意识,提升全球线 个语种外文门户网站群,形成课程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融合一体的新平台,将网站建设与立德树人深入融合,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中外师生共同参与,利用互联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3) 构建“多语种”海外调查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事务参与能力,提升全球眼光实践力。作为全球首批与联合国总部及各分支机构以及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高校,学校不断深化国际化办学内涵,拓宽国际合作渠道,以培养高层次国际组织人才为抓手,为学生搭建国际组织实习、国际田野调查等各类海外实习实践平台。
(4) 构建“多语种”新型智库为抓手的科研育人平台,提升师生科研能力和家国情怀,增强“四个意识”。依托国家“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全球治理与国别区域研究院”、“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和“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等一大批多语种新型智库,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带动本科生、研究生参与学术生产,逐步建立起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
(5) 构建“多语种”以中外经典阅读为抓手的文化育人体系,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和文明互鉴意识,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充分发挥学校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统筹协调功能,稳步推进文化育人体系构建。其中语言博物馆是中国首座以世界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学术性博物馆,旨在通过多模态的展陈方式向公众呈现世界语言文化多样性,并以此为基础透视中外文明交流史,展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
实践证明,外语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内涵和范式转变以及新的教学目标和教育任务的挑战,这是外语教育的危机,也是外语教育前所未有的一次新机遇。外语院校如何改变自己的办学理念,强化思政组织领导管理,深化思政教育与学科、专业、教材的拓展融合,进行基于“语言 + ”的综合性育人模式的创新改革,是课程思政背景下外语院校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外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储备参与全球行为和全球管理与具备领导力的国际化人才。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改变对外语教育的传统观念认识,提高外语教育的定位和重要性。外语能力既是一个个体人的语言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的语言能力。用强大的国家语言能力建构全球话语能力,充分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大同理想,是实现人类永久和平的理想之方,需要外语教育培养更多的具有全球话语能力、能参与全球治理、堪当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高级人才。面对此历史使命,外国语大学义不容辞,且任重道远,需要努力探索承担,改革外语教育教学范式,探索立德树人良策,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党和国家对优秀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为实现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原标题:《姜锋、李岩松: “立德树人”目标下外语教育的新定位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