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坚持“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语言知识技能与语言实践技能相结合、专业建设与新疆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外语学科建设中贯穿育人思想,坚持党建引领和教师主导结合、内涵建设和硬件改善结合,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锤炼学科特色、打造特色外语思政育人模式,努力培养思想素质过硬、专业水平突出的外语人才。
学院坚持发挥党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构建“专业党建+思政育人”教学方式,开展“党建+课程思政”专题学习交流研讨、思政教育工作师生座谈会、“元宵佳节共赏影 法治同行谱新篇”主题党日、“启航新征程,谋篇开新局”主题党日、“立足岗位作贡献 专业认证当先锋”主题党日等活动,凝练支部建设特色,持续推动党建与英语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促使支部政治功能与高校教师职责使命紧密结合,实现组织育人和课程育人双线推进、一体融合,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学院以“学院支部+社区党小组”的形式开展联学共建。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和责任区,为党员宿舍挂牌,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的“头雁效应”,并在社区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党建主题沙龙活动,将学科优势充分融入社区课堂,把学生需要的思想、文化、资源、教育和服务送到学生社区,依托活动引导社区青年学在一起、悟在一起,使社区成为党员引领的文化阵地和精神家园。此外,学院充分依托英语学科专业优势,通过邀请知名外语专家、学者和活跃在一线的行业骨干,将学科专业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教育,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内生动力,诠释新时代外语学子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引领学生运用专业素养和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具有理想信念、专业能力、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复合型高质量外语人才。
学院关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组织开展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师教学发展活动,引导教师了解课程思政发展脉络,明确课程思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性。从课程思政的内涵辨析出发,学院进一步明确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入路径,梳理了课程与教学、课程价值及课程组织之间的关系,并总结教学经验,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教学中深化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开展“党建+教学”双融双促公开课活动,注重把传道授业同育人育才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教师主动更新教学理念、勤练教学基本功、革新教学模式,以师范认证为契机,提升教学能力和教书育人本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学院坚持“以赛促教”教育宗旨,鼓励外语教师参加2021年高等学校(本科)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征集与交流活动、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新疆赛区决赛、课程思政说课教学大赛等校内外比赛,为外语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和机会,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并通过集体研讨和学院统一评审的方式,针对参赛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思路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为教师参赛提供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学院秉承“品正学实”的校训,通过开展特色校园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将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加强学生课外思政教育工作,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掌握育人阵地。学院举办英语“趣配音”大赛颁奖典礼暨“三进两联一交友”师生联谊活动,作品涵盖电影、动画、主题演讲、歌曲、诗朗诵等,树立先进榜样,激发全体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全体“三二一”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其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多一人观影 少一人受骗”防诈宣传活动,通过“教师陪餐伴成长”“教师进寝抓安全”“教师进班促成长”“反诈宣传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讲述诈骗案例,提升师生反诈意识,鼓励师生积极参与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犯罪行动,携手筑牢反诈防线,营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浓厚氛围;开展“弘扬传统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认知,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增强文化传承责任感。
学院紧紧围绕“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目标,深化产教融合,共享优势资源,强化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习平台和机会。学院与重庆新雅国际集团召开院企合作交流会,双方在学科赛事、横向课题、实训平台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书,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践机会,引导其了解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学院外语教师与伊宁市二十一中开展产学研交流活动,促进高等师范教育和初中课堂有机结合,通过双向赋能形成良性互动,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环境与基础教育环境对接、高素质英语人才培养闭环发展,谱写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与霍尔果斯人才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校企合作暨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活动,邀请职业素养讲师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趋势的平台,并就人才培养开展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