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课程”——国庆节前后邯郸市掀起研学热
发布时间:2024-10-08 08:18:59

  研在路上,学在途中。国庆节前后,一股集体验、实践、探究、旅行于一体的研学热潮来袭。大家或探访革命旧址,触摸那烽火燃烧的岁月;或走进文博场馆,赴一场时光穿梭之旅;或对话艺术工匠,感知工艺技法的独特和精妙;或纵情自然山水,敬畏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漳河潺潺,蜿蜒太行,来到峰峦叠翠的太行深处——涉县赤岸村,走进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血与火的记忆涌入脑海。

  国庆节前后,一波又一波的学子来到这里,他们身着军装,手持冲锋号,沉浸式感受那段满是牺牲与奉献、忠诚与坚韧的铁血岁月。

  研学中,大家踩着青石板,走进一个个旧居,认真聆听与感受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拾级而上,登上将军岭,感受伟大信仰下塑造的不朽的忠魂;参观一二九师陈列馆,透过500余件展品,穿越时空感受那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壮志和铁血荣光;观看红歌联唱、抗战短剧等红色节目,真实感受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和革命先烈杀敌救国的英雄壮举。来到红色记忆小镇,试着“当一天八路军”,完成战役推演、投弹、挑水、运粮、打绑腿等活动,真实体验抗战生活和老区人民一切为了抗战的决心和行动。

  近年来,借助红色文化品牌优势,一二九师纪念馆以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为载体,依据抗战史实,打造了系列适合中小学生的研学实践课程。课程通过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使红色精神深入人心。

  “一捧泥土、一瓢水、一堆火”的神奇交融,便成就了一场千年不灭的传承。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传承美与文化,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每年都会迎来一批批来此研学的青少年。

  国庆节前,邯郸市锦玉中学师生来到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开启一场触摸千年历史的文艺启蒙之旅。“磁州窑装饰工艺技法多样,其中,白地黑花装饰技法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生动地绘制在陶瓷器物上……”磁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鹏举耐心细致地向学生们讲解了磁州窑的装饰技法特点和发展史。大家认真听讲,不时还写下笔记,充分感受古瓷文化的魅力。

  随后,刘鹏举用毛笔灵巧地在素胚上绘画装饰,一件白地黑花磁州窑瓷器便装饰完成,只待上釉烧制。见此场景,学生们瞪大了双眼,不由得惊叹于磁州窑装饰技法的精妙和磁州窑匠人技艺的高超,纷纷表示,“白地黑花,太美了,这是给我们上了一节户外美学课程呀。”

  离开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意犹未尽的锦玉师生还走进元宝山风景区、峰峰博物馆,继续这堂“行走的课程”。

  据悉,近年来,峰峰矿区充分发挥当地磁州窑文化、响堂山石窟文化、山底地道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主题鲜明、体验丰富的研学基地和研学游线路。体验磁州窑制作、品味响堂石窟文化、聆听山底村抗日地道的红色故事……每逢假期,峰峰矿区随处可见前来研学的学生,也探索走出了一条文化和旅游赋能城市更新的发展路径,“圈粉”又“揽金”。

  “邺城,始建于春秋时期。东汉末年以后,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六朝国都,素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国庆节前,临漳县邺城博物馆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

  学生们身着汉服,脚踏青石板路,缓缓迈入雄伟壮丽、庄重古朴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博物馆。大门外的半人面瓦当照壁墙、六朝古都文化浮雕墙、成语故事景观柱等精美绝伦,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到了那个辉煌的历史时代。

  东魏北齐时期,邺城京畿地区佛寺林立。佛教的鼎盛,给这里留下大量令人目不暇接的精美造像。学生们静静地围在精美的佛造像前,仔细聆听讲解员的介绍,感受着佛教艺术的魅力。“走过千年的繁华与落寞,曾静止于书卷的古都邺城,曾深藏岁月长河的遗址遗迹,就这样立体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开阔了视野,充实了大脑。”带队老师表示,“学生们也将对这些历史文化有更深的认知和感受,进而成为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

  邺城博物馆内藏文物万余件,除佛造像外,还有陶器、瓷器、石刻等珍贵文物。通过综合运用声、光、电、3D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辅以壁画、雕塑和场景复原,博物馆生动展现了邺城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丰富了学生们的研学内容和体验。

  除了观赏展品,学生们还亲手参与了手工拓片、文物修复等互动体验。他们小心翼翼地拿起拓片工具,轻轻地在石碑上敲打,感受历史痕迹在指尖流淌。在文物修复区,学生们更是化身为小小修复师,用专业的工具和技术,让古老文物重新焕发光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