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俊)今天(1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标将于2018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增加至72篇。
此前,高中课程方案和课标由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但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实验稿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需要修订完善。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介绍,教育部于2013年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各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相关内容。”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介绍,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
该负责人具体介绍语文课标的变化称,首先是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第二是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三是要求更高,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深入学习研讨。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
修订后课程增加古诗文背诵篇目,会不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对此,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时表示,课程负担一直以来都很受社会关注,这一问题要从负担和传统文化两方面理解。
在课业负担方面,申继亮解释称,如果孩子花了很多精力,但对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没有价值,那就是负担。另外,孩子忙的方式和方法对他们的成长没有价值,那也是负担。“减负不是少学习、不学习,不能简单说增加、减少,要看怎么学有价值、有贡献。”
对于传统文化,申继亮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高中阶段课程修订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古诗文学习就是要背,要根据学科特点,不是说要背就是负担。”此外,中华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开一门课,需要结合各个学科全面渗透,新课标在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数学等上都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美术课标增设“中国书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等经典作品欣赏及传统画论,促进学生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