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教育专业期刊杂志。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是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育教学学术交流,展示教育教学才能的平台,但也长期成为我市教育系统刊发文章的难以逾越的“高台”。
东康中学的张新民、曹莉华二位同志,本着“抬头看远路,脚下踩实路,心中开新路”的精神,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自己的实际工作“无缝对接”,把“创新拔尖人才”和“基础教育”架桥铺路,把探索和实践的见解诉诸笔端,成为这篇《基础教育赋能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得到了《中小学教育》杂志的青睐,这不仅是东康中学的光荣,也为运城教育赢得了荣誉。
“运城教育”平台予以全文转发,除了给大家带来饕餮盛宴外,更希望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能以此为榜样,努力探寻本真理念、关照教育实践、引导改革潮流、推动教育创新,把所思所想所为所感凝练成文,努力为理论研究和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19年12月参加西交大钱学森学院召开的“钱学森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时,使我感触颇深。我感概于一流大学在完成党和国家交付自身的任务之外,能站在历史的深处、民族大义的角度、世界视野的高度,自发、自觉、自愿地探求创新人才、领袖人才、未来科学家的培养的道路。
科学家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初始阶段发现了“野生稻”,他们利用野生稻的基因,运用杂交的优势培养出了高产量的杂交水稻。从这个案例上思考,大学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高产水稻”就应该以从中学阶段发现和培育“野生稻”为基础。这就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所作所为。特殊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具有与其他人异质的因素。在中学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甄别:1.区别于他人的好奇心;2.强烈的成就动机;3超前的学习意识;4.冷静而过硬的心理素质;5.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坚韧的钻研精神;6.敏捷的思维能力;7.健康的兴趣爱好;8.独立、自律、自主的行为惯。
在初中段这些特质显性的表现并不明显,我们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和各级各类科学研修的形式,让这些孩子崭露头角,他们身上就会散发出区别于其他同学的光彩。东康中学基于以上研究和探索,在2018年尝试实践“早慧少年”的培养,从早慧少年的发现、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实践,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结合学生的学习力,科学地整合了初高中的教材,对早慧少年培养与大学培养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深人的研究、探讨。
1.指导思想及目标。基于2020年教育部对大学推出的“强基计划”和2020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报告》中强调的“拔尖人才就是要选天才鬼才、偏才、怪才,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力量”。(1)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毅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2)发展定位:①西交大少年班等,②全市中考的前 20名位置,③未来C9、强基。
2.培养的素养导向。(1)具有知识重新建构与迁移能力;(2)具有动手实践能力;(3)学会学习的学习素养;(4)具有批判质疑的思维能力;(5)具有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课程体系。(1)开足开好国家课程。(2)拓展课程。包含两个方面: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体素养。学校每月定期开展科学类、人文类、艺术类开放性课程。②基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数学、物理学科方向拓宽延伸课程。(3)竞赛课程。结合国家发布的科技人才白皮书的相关内容积极尝试和实践。(4)专家课程。定期邀请大学教授进校园,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问题,陶冶情操,开拓视野,提升领导力。(5)科技课程。与大学实验室和科研企业合作,开设项目式科学体验,每学期举行1-2次科技研学活动。
从2018年到2021年,东康中学对早慧少年培养的探讨和研究形成了初步的系统方案,这四年我们从国家对拔尖人才的培养方针政策、引领方向、选拔方式、培养标准、学习平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这条探索的路我们走得很艰辛,虽然居于浅层探索,但是我们也有了比较满育的结果。自2016年东康中学参加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招生选拔以来,已向少年班输送了18 名优秀学生,并且分别2016、2018、2022、2023这四年包揽了山西省的全部成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感受到,我们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视域中看到了一丝透过窗户射进校园的亮光。
前段时间 ChatGPT 又刺痛了我们的神经,种种事实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生产不出很多的高科技产品,我们还没有多少能影响世界的科学家。教育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痛点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基础教育的实施者,我们更应该思考“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核心素养时代,我们要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的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理念、思维模式、探究技能、结构化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它包含了学校教学方法、课程建设的变革,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这也是创新拔尖人才应该具有的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要站在高处,看到国家的战略要求对创新拔尖人才的湿望及全球视野下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指标体系。我们要仰望远方,不能只盯着学生的成绩、学校短期的利益。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创新思维、探究能力、综合品质方面下功夫,讲科学,讲方法,用信息技术赋能,精准分析,精准培养。基础研究不是百米赛,而是探险,没有固定路径。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探险家的精神,大胆设计适应于早慧少年发展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育策略。
基础教育要双手托举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工程,用爱国之心、教育情怀、责任担当和甘于寂寞、坚韧不拔的精神去探索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方法。摒弃功利思想,沉下身心,我们就会发现,这项工作有许多甜美的滋味。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国家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