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第九中学一间教室里铺着黄绿相间的地毯,除了课桌椅,还配备有握力器、点读机、图形认知板等有助于肢体康复和智力开发的教具——这是该校新建的特殊教育资源教室,7名随班就读的轻度残疾学生,每周都会到这里来进行康复训练。
促进教育公平、同奔小康的路上,残疾儿童少年一个也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全力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招生入学工作,加强特殊教育经费保障,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依法接受教育的权利。截至2020年底,新疆在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27337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5%,已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国家和自治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目标任务。
4月26日,阿克苏地区启明学校的食宿楼正在紧张施工中,同步进行的还有学校实训室及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的改造。新改扩建项目投入资金2265万元,建成后可为学校及阿克苏地区特教师资交流创造更好的教育教学条件。
启明学校校长贺宗筠介绍,去年,阿克苏地区将学校旁边的29亩用地划拨为特殊教育用地,学校占地扩大了一倍还多,改扩建项目预计今年8月完工,届时学校将构建起从学前到义务教育段至职业高中教育完整的教育体系,更大范围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为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有学上、上好学,昌吉回族自治州投入资金140万元,在7个县的义务教育段学校建立了7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保证随班就读的轻度残疾学生康复训练。
据了解,2017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启动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计划实施以来,新疆争取中央资金5350万元,自治区、各地州市投入9706.14万元,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工程项目建设,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共改扩建7所特殊教育学校,新建改扩建45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25所特殊教育学校配备仪器设备,建设89间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持续优化薄弱特殊教育学校设备,全疆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是由政府承办专门收养孤残儿童的社会福利机构。去年11月,由乌鲁木齐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同意挂牌乌鲁木齐市第120中学。
“学校的成立,标志着今年我们福利院85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将拥有学籍,特教向康教、医教融合发展又迈出了一大步。”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乌鲁木齐市第120中学)院长杨小燕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乌鲁木齐市第120中学课程表上,记者看到学校严格按照《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进行课程设置,开设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绘画与手工、唱游与律动、运动与保健等课程。此外,学校还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开设了糕点制作、编织等培训。福利院成立“福果儿糕点坊”,让孩子们参与糕点烘焙、销售等,为他们成长、就业提供平台。
在保障特殊教育义务教育段需求的同时,近几年新疆逐步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职业高中两头延伸。哈密市特殊教育学校从2017年起探索尝试职业高中班,推行“9+3”模式(9年义务教育、3年职业教育),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做好学生职业实习、就业培训和综合实践教育工作。目前,已有30名残疾少年初中毕业后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花艺、家政服务等技能,为日后走上社会自力更生打下了基础。
阿依尔(化名)患有小儿麻痹症,家住呼图壁县雀尔沟镇克孜勒塔斯村。2019年9月,他开始在镇小学随班就读。由于家离学校较远,学校安排阿依尔住校,同时给他的母亲提供免费宿舍方便照顾他。
“孩子食宿全部免费,政府还给补助。在老师的关心帮助下,孩子进步很快,笑容也比以前多了。”提起变化,阿依尔的母亲充满感激。
为积极推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新疆坚持以融合教育理念为指导,把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资源统筹起来,构建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全疆各学校对轻度残疾学生实施随班就读,对行动不便的残疾学生实施送教上门,对于贫困家庭残疾学生给予补助。目前,全疆随班就读学生18645人、送教上门3579人。
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处长肖志刚表示,“十四五”期间,自治区将按照国家的要求,以适宜融合为目标持续办好特殊教育,组织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大力推动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协调发展。(赵西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