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表的正反面:学校保证1小时体锻家长仍感慨孩子作业多
发布时间:2024-09-10 00:38:50

  近期,广州市教育局主动公开了一份于2021年-2023年实施的方案,其中,关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睡眠质量的要求,再次引起中小学生家长的热议。据了解,2024年1月3日,广州市教育局主动公开《广州市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方案》)。市教育局官网显示,《方案》于2020年9月16日印发,包括确保中小学生睡眠时间8-10小时、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

  2023年已落下帷幕,回顾过去三年,广州市各中小学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做出了哪些努力?落实情况究竟如何?为何仍有家长发出无奈的吐槽和感慨?南都记者搜集了广州市多份中小学课表,从课程表这一小窗口,观察广州校园多个方面的变化。

  《方案》要求,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各校基本形成体育特色“一校一品”的教学模式,基本实现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技能。中小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开足开好体育与健康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

  2023年9月4日,文德路小学开学典礼结束后,四年1班的同学们与跳绳世界冠军们同上一节体育课。

  2023年已落下帷幕,回顾过去三年,广州市各中小学为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各出奇招,挤时间丰富学生在校的体育锻炼活动,这从各校的课程时间安排中便可见一斑。

  在不改变总课程时间的前提下,这所学校如何实现一周五节体育课的安排?“我们学校有‘12+1’沉浸式体育课程,这在整个广州乃至全国应该是很少见的。”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校长陈健介绍,小学六年一共12个学期,学校在每个学期都为学生安排学习一项体育项目,另外,游泳作为“+1”项目,全校学生都要学。不仅如此,海实的课程从2022年起,由原来的“4+2”(每天6节课、每节课40分钟)转为“5+3”(每天8节课、每节课30分钟)。

  亦有小学争分夺秒,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通过体育运动释放学生天性。2022年9月起,天府路小学开始推行微课间运动。据天府路小学副校长申瑶瑶介绍,学校每天的微课间活动分为4个时段,上午和下午各2个时段,“由于学校场地有限,我们会首先安排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下楼活动,再安排上午没有体育或者下午没有体育课的班级,每次7-8个班级。运动方式包括攀爬墙、攀移天梯、篮球、跳皮筋、跳绳、奔跑。鼓励同学走进阳光,走进操场,在运动中增强体质。”

  微课间时间紧凑,如何确保时间都“花在刀刃上”呢?申瑶瑶告诉记者,全校师生严格执行微课间10分钟左右,还设立了值周教师巡视制度和班主任科任教师轮流指导制度,共同保障学生微课间的安全。

  “龙洞小学通过大体育特色课程建设保障学生校内外各一小时锻炼科学有效。”龙洞小学体育科组长曹泉介绍,学校“大体育”为学生提供覆盖课内外、校内外、学科内外的体育学习锻炼机会,开足开齐国家课程,1-2年级每周4节,3-6年级每周3节,此外还分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大课进行篮球、足球、跳绳等特色项目学习。

  开展常态化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大体育课程的另一重要举措。通过龙洞小学的课表可以得知,学生们回校的第一节课并非坐在课室内的文化课,而是先以大课间活动激发学生身心大脑活力,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大课间每天30分钟,与体育课大单元教学衔接保持定期更新。目前开展的大课间主题有跳绳、体能、武术、体操等。

  此外,曹泉告诉记者,学校在校长崔效锋的指导下,以脑科学为依据推出课中微运动和微课间,不仅增加身体活动时间,还向学生传递“运动即学习,运动促进生活”的观念。

  蒋光鼐纪念小学校长李小田介绍,除了在课堂上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学校每天坚持课外“五练”:早练、课间练、午练、课后练、家庭练,进行“技术+体能”组合练习。此外,学校还建立班级、年级和校级“三位一体”的比赛制度,让每位学生都有参赛机会。利用班级篮球和足球赛以及全员运动会,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多种多样的体育互动、不同强度的身体对抗,让学生亲身体验团队合作和互助共赢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健康体魄。

  2024年伊始,广州市荔湾区已着手对未来的学生体育锻炼工作作出部署。2023年12月,广州市荔湾区出台《荔湾区推进体教融合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荔湾区方案》),关于体育课,荔湾有了新规定。根据《荔湾区方案》,荔湾区全面落实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中小学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推进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与健康课,高中和职中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在放学后统一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1.5小时、校外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2021年-2023年期间,天府路小学、广州中学等多校课表的上课、放学时间均有细微的调整,意在为学生腾挪出更多的休息时间。

  与天府路小学2019年9月起实施的课表时间相比,2022年9月起执行的课表中,早读和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推迟了5分钟,下午第一节课前15分钟的午读也被取消,学生只需在14点30分到班即可,延长了午休的时间。

  从初中情况来看,广州中学初中部主任张玲告诉记者,学校放学时间为下午4点35分,4点45分至5点25分是学生自由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且学校不提供晚自习。另外,记者了解到,提供晚自习的学校则多根据实际需要开展,主要面向住宿生或有需求的初三学生开设,且以自愿为原则,不强迫学生参加。

  此外,近年来,广州市各学校充分结合校园实际情况,通过改造课室、购置“平躺椅”、折叠床等方式,创造优质午休条件,保障学生在校能睡个踏实的午觉,作为睡眠时间的补充。

  例如,在2023年初,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为全体在校午休学生配备了一体式平躺椅,学生只需在几秒钟的时间内,通过自行调整桌椅,即可实现“平躺睡”。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恩宁校区改造课室,定制了一批午休折叠床,2023年秋季开学后,恩宁校区31个班、近1200名学生实现从“趴着睡”“躺着睡”转变到“躺床睡”,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心、舒适的午休场所。

  通过观察广州市各中小学的课表发现,2023年秋季学期的课表都按照教育部的最新要求,单独设立了劳动课、综合实践课、信息科技课。

  然而,南都记者了解到,在课表的“反面”,仍有不少“暗箱操作”的空间。虽然课表上有一堆花团锦簇的素质课,但在实际的课堂中,课程内容未必名副其实。

  南都记者从家长李女士处了解到,李女士孩子就读的广州市某小学的课表上,每周有1节劳动课、1节综合实践课。但孩子曾向李女士反馈,在本该上劳动课的时段上的却是英语课,综合实践课变成了数学课。“孩子读低年级时,数学课并非每天都有,可是每天都会有数学作业,我觉得很奇怪。后来孩子告诉我,原来,在没有数学课的那天,综合实践课实际上是数学课。”

  李女士告诉记者,班上家长得知此事后,几乎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其实,家长们普遍认为,素质课不上就不上吧,反正大家重视的还是主科,毕竟考试也只考主科。”

  据悉,2022年3月,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公布,新课标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2022年9月秋季学期,单独设立的劳动课出现在了中小学生的课表里。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任务群中的项目实践情况单节排课或2—3课时连排。

  未被呈现在课表之上的,还有学校布置的课后作业、家长自主增添的作业,这也是与学生睡眠时间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公开后,其中关于中小学生睡眠时间的要求,再次引起广大家长和网友的热烈讨论。《方案》要求,学校或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增加授课时间,应减少不必要的测试和考试,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高中学生每天睡眠8小时。

  有不少家长吐槽,孩子回到家后的课业负担重,是压缩睡眠时间的最主要原因。“孩子小学四年级,天天写作业到晚上十一点多,作为家长真的好无奈。”“孩子小学三年级,只能睡不到9个小时,每天作业太多。”

  广州市某初中学生的家长张女士告诉南都记者,作业量过大是阻碍孩子睡足9小时的重要原因。“孩子天天都跟我说,作业太多了,有时候做不完还要一早赶回学校继续做。”

  同时,有网友表示,老师实际上已经减少了一定的作业量,孩子睡眠时间达不到要求,主要是因为家长逼迫孩子多学课外课程、做额外的作业。有家长称,自己并非“鸡娃派”家长,孩子每日只需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即可,可以达到10小时的睡眠时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小学生家长林女士向记者强调,她始终认为,孩子的学习压力并非来自学校,更多的是来自家长。从她观察孩子做作业的情况来看,学校布置的作业通常能在两个小时内做完。“学校多上了一两节主课,实际上当天的作业并不会变化太多。主要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会给孩子布置更多额外的作业,这才是更大的压力来源。”林女士还提到,孩子做作业偶尔难免会拖拉、磨蹭,这也会导致孩子晚睡。

  此外,还有家长认为,课业重并非导致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的唯一因素,玩手机、玩游戏时间过多也是挤占睡眠时间的罪魁祸首之一。

  课表“徒有其表”,劳动课变英语课、综合实践课变数学课?“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是特殊情况还是普遍现象。”广东省民建文教宣委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雯闻告诉南都记者,如果是特殊情况,那么这只是个别学校的个别行为,建议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查处管理。但如果是普遍现象,那么就要思考,“双减”至今,为何还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出现。

  “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执行难’的根本原因还是整个社会包括家长的教育心态没有改变,家长依然要为孩子的升学苦恼,教育评价改革没有跟上。”张雯闻指出,这个问题要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合力,而不单单是教育系统或者学校的责任。

  同样,孩子的睡眠时间不够,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究负担重的课业来源于校内还是校外,是个别情况还是普遍现象。“有一部分是孩子自己的问题,比如有的小孩作业习惯不好,做作业比较慢,拉长了作业时间。有一些则的确是学校作业安排不合理,过多布置作业,侵占孩子的休息时间。”

  对此,张雯闻希望,全社会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家长、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育人合力。“这个合力的形成是建基在对人的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基础之上,尊重儿童发展常识,尊重人成长的常识。”